一批平均体重500克至750克的中华鲟,由工作人员一一打上标志,经水产界专家鉴证,于9月26日上午放流大海。一位长期从事水产科研的专家感慨地说,没有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,就不会有这120尾中华鲟的回归。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2003年8月建立的。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秋华介绍,原来中华鲟的产卵区在长江上游,随着葛洲坝截流,中华鲟产卵洄游通道被拦断,坝下仅有的一小块产卵区目前已建成中华鲟繁殖保护区。上海崇明东滩附近水域是另一个中华鲟繁殖保护区。保护区建立伊始,专家们就参与了系统的准备工作,并开出了8个基础性、公益性研究课题。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所长戴祥庆研究员说,放流不仅仅是增加鱼的数量,更期待渔业环境生态的总体修复。 120尾被误捕而得到救护的中华鲟,承载着人类的关怀,欢快地入江跃海,那是从一个文明大都市里流泻出来的环保新篇章。 图为水产专家正在给中华鲟植入芯片。 |